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安防产品

amart264 技术特点、不同之处和注意事项

时间:2025-10-02 20:37:29作者:安防经验网分类:安防产品浏览:4

amart264芯片的盒子比较特殊,它的分区表和常规的晶晨S905、S912系列有很大不同,而且bootloader也存在锁定机制,导致直接使用常规的U** Burning Tool强刷固件很容易变砖。刷机前必须确认固件是专门为amart264平台编译的,否则百分之百会失败。

这款amart264方案,实际上是晶晨为了低成本市场推出的一个变种核心,采用四核ARM Cortex-A53架构,主频被限制在1.2GHz,集成的GPU为Mali-450 MP2。整体性能定位低于S905L,主要用于满足基本的720P或1080P视频解码需求,对于大型应用和游戏则显得力不从心。

在处理amart264主控的设备时,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Wi-Fi模块的驱动不匹配。因为这类公板方案会搭配不同供应商的无线模块,比如RTL8188、RTL8723等,如果固件中的驱动与硬件不符,就会导致无法开启Wi-Fi或者信号极差。所以在寻找第三方固件时,务必要先搞清楚自己盒子的具体硬件配置。

通过adb命令cat /proc/cpuinfo可以查看到硬件信息,如果Hardware字段显示的是amart264,那么就可以确认主控型号。这是区分它与其他外观相似但采用不同芯片方案的盒子的最可靠方法。很多山寨盒子外观一样,但内部可能使用瑞芯微或者全志的芯片,刷错固件会立刻变砖。

针对amart264平台的U-Boot编译需要特别注意,其内存初始化和时钟配置代码与主流的Amlogic开源代码库存在差异。开发者需要获取到原厂的SDK或者参考已有设备的dts文件进行适配,直接套用公版代码将无法引导内核。

我们发现amart264在视频解码能力上,虽然名字带264,但其对H.264编码的视频支持是最好的,最高可以流畅硬解1080p 60fps。对于H.265(HEVC)编码的视频,虽然也能解码,但在高码率的4K片源上会出现明显的卡顿和掉帧现象,性能瓶颈较为突出。

救砖操作对于amart264来说相对麻烦,一旦因为刷错固件而无法进入系统和recovery,通用的短接NAND引脚方法也未必奏效。部分批次的芯片需要通过特定的TTL线刷工具,加载原厂的bootloader引导程序,才能重新识别到设备并进行底层固件恢复,对普通用户来说门槛较高。

这个外贸盒子的固件包解开后,可以看到里面的升级脚本和分区镜像文件。其中最关键的是aml_autoscript,这是一个U-Boot脚本,定义了升级流程。对于amart264平台,这个脚本里通常会包含对特定内存地址的校验和写入操作,这是它与S905系列固件包的一个显著区别。

amart264

在Linux内核的设备树(DTS)文件中,amart264的节点定义清晰地说明了其外设接口的布局,包括GPIO、I2C、SPI以及U**端口的配置。如果要为这类设备移植Armbian或OpenWrt等第三方Linux系统,正确修改和适配DTS文件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从功耗和发热来看,amart264由于采用了较为成熟的28nm工艺,并且主频不高,因此待机和轻度使用下的功耗控制得不错,通常在2-3W左右。但由于配套的盒子普遍散热设计简陋,在长时间进行视频解码等高负载工作时,主控温度很容易超过75摄氏度,可能引发系统降频或不稳定。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安防经验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