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Z云台一学就会,接线配置不再错!参数对齐,现场零返工
理解PTZ的含义是配置云台的第一步,现场安装时这一点尤其重要。PTZ是Pan(摇摄)、Tilt(倾斜)、Zoom(变焦)的缩写。PTZ摄像机即可作水平、垂直移动和镜头变焦、变倍控制的摄像机。PTZ的设置主要包括协议、地址、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等。其中,协议、地址、波特率必须与所使用的解码器或球机严格一致,否则无法实现正常的PTZ控制。在实际应用中,熟悉这些参数能加快调试进程并减少现场返工。
做好硬件连线是成功配置的前提。云台设置是使用云台各项功能前必须进行的一项操作。首先应将解码器和云台及镜头正确连接,然后给解码器和云台通电,最后通过对解码器进行地址、波特率、协议等相关属性的设置将解码器与控制设备连接起来。尤其是通电顺序和连接稳定性,会直接影响后续地址和协议的匹配。
在录像主机界面进行设置可节省大量时间。要实现对前端云台和镜头的控制,必须在硬盘录像主机上进行相应的云台功能设置。选择主菜单“设备管理”项下的“云台设置”标签,进入云台设置界面。首先设置需要控制云台的通道,然后根据原先在解码器上设置的解码器类型、地址、波特率和数据位等参数进行相应的设置。设置时注意原解码器的参数记录,可避免重复试错。
协议不一致是常见故障根源。在硬盘录像机上设置云台控制,首先要保证摄像机和硬盘录像机所选择的云台控制协议是一致的。比如,摄像机解码板默认的是PELCO-D协议,那么硬盘录像机这边也必须选择PELCO-D协议。其次,波特率和地址码也必须和摄像机解码板上的设置保持一致。任何一项不匹配,都会导致无法控制。因此在配置前建议先做一遍协议与地址的核对清单。
模拟系统接线对细节要求高。模拟球机的云台控制需要通过RS-485总线传输信号,接线时,需要将硬盘录像机的485输出端口(标识通常为A/B或+/-)与球机的485输入端口相对应连接。如果一条线路上连接了多台球机,需要将所有球机的485线并联起来,并且必须为每台球机设置一个唯一的地址码,否则会产生控制冲突。并联多机时,地址码唯一性是必须遵守的规则。
网络球机配置在很多场景下更为便捷。对于网络球机,云台控制信号是通过网线传输的,无需额外的RS-485控制线。在配置时,只需保证网络球机与NVR或平台软件在同一个局域网内,添加设备后,在NVR或软件的PTZ控制界面,选择对应的协议(通常是ONVIF或私有协议),即可进行控制,相比模拟球机接线和配置要简单很多。使用ONVIF协议时,互联互认能提高兼容性。
操作界面位置通常很直观,但也因厂家不同而异。在进行云台功能操作前,需要先在预览界面调出云台控制菜单。通常在实时预览画面下,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云台控制”,系统将弹出云台控制操作界面。通过界面上的方向箭头可以控制云台上下左右转动,通过“+”和“-”可以对镜头进行变倍、聚焦和光圈调节。若面板不响应,检查鼠标与软件权限同样重要。
预置位是提高巡检效率的基础工具。预置位,就是在球机上预先设置好位置,这个位置包含球机当时的水平角度、垂直角度和聚焦、变倍信息。当需要观看某个预设场景的时候,可以通过调用预置位,快速将球机转动到指定的位置。设置预置位的方法通常是:通过方向键等将球机调整到需要设定的位置,然后在预置位设置里输入一个编号(如1),点击设置或确认即可。针对重点区域,可设置较短停留时间以便快速检查。
巡航功能适合定时或自动巡检任务。巡航扫描也叫巡迹,是让球机按照一系列预置位点的顺序,自动进行巡视的功能。设置巡航扫描的步骤一般是,先设定好多个预置位,比如预置位1、预置位2、预置位3等。然后进入巡航路径设置,将这些预置位按想要的顺序添加到一个巡航组里,并可以为每个预置位设置停留的时间。保存后,启动该巡航组,球机就会自动在这些点位之间来回转动。实际部署时可根据监控场景调整每段路径的停留时长。
排查故障时从最简单的连接开始着手。如果云台无法控制,首先应检查线路连接是否牢固,特别是RS-485总线的A、B两线是否接反。其次,核对控制设备(如DVR)与球机或解码器的PTZ协议、地址码、波特率是否完全一致。任何一个参数不匹配都将导致控制失败。最后,可以尝试单独连接一个球机进行测试,以排除总线上其他设备干扰的可能性。另外,单独测试有助于判断是否为总线干扰或设备自身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