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盘和普通盘到底差几级,你还在省钱替代吗,数据会受害吗?
在实际应用中,稳定性常常决定系统能否长期可靠运行。监控硬盘和普通硬盘的设计侧重点不同,监控盘设计为可以24小时不间断工作,可以长时间稳定运行,平均无故障时间比普通硬盘要长,稳定性、可靠性要更高。而普通硬盘是按每天8小时、每周5天的工作强度来设计的,长时间不间-断读写数据的可靠性比较差。所以,监控盘和普通硬盘的区别主要在于稳定性和可靠性。特别是在连续录像场景下,更容易看出二者差异。
简单的视觉辨识法很实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外观上分辨,现在市面上的主流硬盘厂商为了让用户更好的区别硬盘的用途,都会用不同颜色的标签来划分。比如,西部数据对旗下的硬盘产品线进行了清晰的划分,其中蓝盘是普通家用盘,黑盘是高性能盘,红盘是NAS专用盘,紫盘是监控盘,金盘是数据中心专用盘。所以,如果你买的是西数硬盘,只要看一下硬盘标签的颜色,就能清楚的知道是不是监控盘。直观的颜色标示能节省判断时间,因此成为常见做法。
查看型号是较靠谱的方法。其次,我们还可以通过硬盘的具体型号来判断。不同用途的硬盘,其型号的命名规则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希捷酷鹰(SkyHawk)系列是监控盘,其型号一般以“ST”开头,后面跟容量和“VX”的后缀,如ST4000VX007。而普通台式机硬盘,如酷鱼(Barracuda)系列,其型号通常以“ST”开头,后面跟容量和“DM”的后缀,如ST2000DM008。通过查询型号中的特定字母组合,就能了解其所属的产品系列。实际上,型号中细微的字母往往隐藏着用途信息。
监控固件的优化并非偶然,是根据视频流特点定制的。监控专用盘的固件也经过了特殊优化,支持ATA流媒体指令集,这使得它在处理连续的、实时的视频流数据时更加高效。普通硬盘的固件则更侧重于数据的精准读写和错误校验,当遇到坏道时,普通硬盘会反复尝试读取或修复,这可能导致几秒甚至更长时间的卡顿,对于监控录像来说,这就意味着视频画面的丢失。而监控盘的固件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可能会选择跳过这个坏块,优先保证视频流的连续性。由此可见,固件策略上的差别很关键。
能耗在大规模部署时尤为重要。功耗和散热方面也有区别。监控系统通常需要多块硬盘同时长时间工作,因此监控盘在设计时会更注重低功耗和低发热量,以确保在拥挤的硬盘笼中也能保持稳定的工作温度,降低整体系统的能耗和故障率。而普通PC硬盘在设计时对功耗和散热的考量相对没有那么苛刻。散热控制直接影响寿命和可靠性,这是工程师常关注的点。
从工程角度看,这是一种权衡。 从技术上讲,监控硬盘强调的是持续写入能力和长时间工作的稳定性。它允许在写入数据时出现一定的错误,因为对于视频监控来说,丢失一两帧画面通常是可以接受的,但绝不能因为硬盘错误而导致录像中断。而普通电脑硬盘则强调数据完整性,读写时不允许出现任何错误,一旦发现错误就会反复进行数据校验和纠错,这会牺牲掉一些性能和时间。不同目标导致了固件策略的差异。
标签是最快速的识别方式。查看硬盘标签上的信息是最直观的方法。除了品牌和型号,很多监控硬盘的标签上会明确标注“Surveillance”、“监控专用”或类似的字样。有些还会带有特定的logo或者系列名称,比如前面提到的WD Purple(紫盘)或Seagate SkyHawk(酷鹰)。这些都是厂商为了帮助用户区分而设置的明显标识。看清这些标识就能减少购买错误。
即使硬盘已安装,也可以轻松识别。如果你已经把硬盘装进了电脑或硬盘录像机里,可以通过一些硬件信息检测软件来查看硬盘的详细型号。例如使用CrystalDiskInfo、HD Tune等工具,它们可以读取到硬盘的完整型号名称。然后,将这个型号**到搜索引擎中进行搜索,通常第一条结果就是该硬盘厂商的官方产品页面,页面上会详细说明该硬盘的用途是用于桌面电脑、NAS还是视频监控。官方资料通常是最可靠的参考。
机械共振是多盘系统的实际问题。监控盘针对多盘位的NVR/DVR环境进行了优化,具备更好的抗震动能力。在多块硬盘同时高速运转时,会产生共振,影响硬盘的读写性能和寿命。监控盘内部的传感器和固件算法可以感知并补偿这种旋转振动(RV),保证在多盘系统中依然能稳定工作。普通硬盘则很少考虑这一点。抗旋转振动(RV)能力是监控盘的重要指标。
一句话概括就是定位不同。总结来说,普通硬盘追求的是读写速度快、数据存储精确,适合间歇性工作;监控硬盘追求的是稳定性、持续写入能力和长时间不间-断工作的可靠性,允许一定的容错率。两者定位不同,不能简单地说谁好谁坏,关键是看用在什么场景。把普通硬盘用在监控系统里,短期可能没问题,但长期来看,故障率会显著高于专用的监控硬盘。选择要看使用场景。